迎战「氢经济」,国企集团孵化生力军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3-08-08 08:17:04

“氢经济”是“双碳”转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而在最核心的制氢环节,上海电气(601727)集团旗下成立仅半年的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推出了两代电解水制氢装置,先后登顶国内制氢设备能力之最。依靠对新生力量的投资、孵化和培育,一家传统能源龙头企业正在新能源赛道上踔厉奋进跻身前列。

上海电气孵化的氢器时代公司已先后发布两代大型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


(资料图片)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而“双碳”之变考验着传统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的创新与应变能力。借助氢器时代这一氢技术创新主体的改革实践,上海电气正努力抢抓先机,寻找一条既传承国企传统优势,又具备足够活力、敏捷性与创新效率的发展道路。

硬核技术

正如能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所言,要实现“双碳”变革,人类对能源的依赖将从资源依赖变为技术依赖。上海电气的转型也正全力聚焦于创新环节。

6月举行的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上,组建才半年多的氢器时代推出了新一代碱性电解槽制氢装置,每小时最大产氢能力为2000标方(每千克氢气约为11.2标方),从而成为国内产氢量最大的电解槽。此前,氢器时代还曾在去年底发布第一代1500标方制氢装置,当时也是“国内最大”。

根据此前发布的上海电气“十四五”规划以及“双碳”行动方案,这家装备龙头将突出硬核科技支撑,发展“风、光、储、氢”技术和装备,全力拓展新能源赛道。其中在氢能产业链上,氢器时代被确定为“链主企业”。

在首届碳博会上,上海电气发布了旗下氢器时代公司研制的新一代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

氢能量密度高、储存方式简单,是大规模、长周期储能的理想选择。与脱胎于化石燃料的“灰氢”“蓝氢”相比,由风、光等“绿电”制备的“绿氢”,由于具备“净零排放”特点,可以为化工行业提供原料、用于燃气轮机发电、或是驱动燃料电池汽车。因此,“绿氢”成为助力工业、能源、交通等高排放行业脱碳的关键一环。

氢能要实现大规模应用,核心就是要借助硬核技术创新突破制氢瓶颈。事实上,氢器时代推出的新一代制氢装备不仅产氢能力领先行业,还因为自主研发了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整体性能比主流技术提高8%,制氢成本下降6%。基于这些优势,目前,氢器时代的碱性电解槽已在加氢、化工等领域获得了标杆订单;同时在质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等其他制氢技术路线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以老带新”

要实现从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的切换,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一个行业、一家企业,都意味着颠覆性的变化。上海电气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大踏步发展,其创新模式非常关键。

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技术总监王庭山告诉记者,新能源赛道不同于传统能源,客户非常关注技术是否领先,同时对价格十分敏感,这就使竞争格局异常激烈。要想胜出,企业必须更贴近市场,研发必须更快速高效。为此,构建新的创新模式实属必然。

早在2016年,上海电气就介入了氢能相关研究;2020年,在旗下电站集团下设立氢能源事业部。随着“双碳”战略的落地,氢赛道的战略意义越来越凸显。为了抓住机遇,上海电气经过分析认为,在储氢、加氢、用氢等相对成熟的环节,可以从内部挖潜,依靠旗下企业和现有力量推进产业发展;而在此前技术储备较为薄弱、同时处于氢产业链核心的制氢环节,需要组建新公司并借助集团力量孵化培育、“以老带新”快速补齐底层技术缺口。

氢器时代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氢器时代总工程师吴亮告诉记者,上海电气通过外派核心员工、共享制造能力、输出风控体系等方式,使氢器时代构建了一支仅40人的精简、高能团队,其中70%是研发人员。同时,通过集团的资源整合,氢器时代能与其他兄弟企业开展技术与市场的协同,可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新能源产业和生态支持,从而以握指成拳之势,突破新能源赛道上单点盈利能力薄弱的困境。

在具体推进中,对于氢器时代的运行,上海电气和电站集团给予了全力支持。无论是研发资金还是研发资源,只要氢器时代提出需求,都能快速得到满足;在业绩考核上,上级集团不看订单、不看营收,而是专注他们的研发投入、开发进度等战略指标的实现。

文化传承

创新最关键的要素是人,而人的背后则是企业文化。观察氢器时代乃至上海电气的氢能探索,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切入点,就是企业文化的创新与传承。正如许多人所说,这个似乎不太像国企,同时也又非常讲究延续国企的优秀基因。

氢器时代总工程师吴亮,是上海电气以全新机制从海外引进的高端人才。此前,他在英国留学和工作多年,专业从事材料和电化学相关研究,在当地高校获得了终身教职。2021年底,为了挺进制氢领域,上海电气在全球物色技术领军人物,借助一套成熟的“伯乐机制”发现了吴亮。上海电气当机立断,以在线方式与吴亮沟通,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对吴亮的聘用面试。引进之后,还打破常规,为其定制了一套支持和激励措施。

对吴亮而言,回国至今的一年,最大感受就是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回国前,他曾与欧洲许多制氢领军企业合作,但较之上海电气和氢器时代,欧洲的工作节奏似乎是慢动作。“欧洲公司的五年计划,国内可能一年就能完成。”吴亮坦言,他之所以选择回国工作,最看重的是能争取到一个更大的事业平台,并借助国企的产业基础,让技术从实验室走到产业、走向市场。

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党群工作部部长、人力资源部部长李阳告诉记者,在传统能源继续保持领先优势的同时,上海电气正加速布局新赛道,向内部传递新能源转型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这种企业文化,是他们在氢能赛道上快速实现领跑的支撑。

眼下,氢器时代正全力以赴,夯实技术基础,扩大竞争优势。吴亮透露,研发中的新一代电解水装备,有望大幅提升氢能的性价比,同时抬高行业竞争门槛。有了母公司的支持,有了新机制新环境的保障,这支诞生于国企的创业团队,正在新能源赛道上全力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