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照片,很多厦门人家里都会有一张。-全球热头条

个人图书馆-涛儿—taoer   2023-06-28 11:38:56

厦门曾经有过多少家照相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厦门市资深媒体人、人文学者高振碧近些年一直致力于老照片以及照相馆的研究,他认为:“有据可查,民国时期位于岛内的照相馆不少于八十家。”而这一数量,在当年可谓兴盛。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年,厦门人在照相馆拍过的照片吧↓↓↓

在早期照相机还不普及的时候,多数老照片都来自照相馆。你看,下面这位美丽的姑娘身着西式婚纱,与丈夫严肃地在镜头前留下新婚照。

↑容华照相馆
↑集美照相馆

下面这群孩子则是紧张地注视着镜头,有的穿着传统的中式大褂,戴着瓜皮帽,有的则穿上了西装。

↑容华照相馆

1956年,这名叫做鹭悦的小朋友,在照相馆留下了百天留念的照片。

↑大都会照相馆

这张照片中,一位老太太表情肃穆,面向镜头正襟危坐,精致服装下的一双小脚,隐隐透露着她的出身和经历。

↑风行照相馆

当然,最爱拍照的还是年轻人,下面这个应该就是当年的“闺蜜合影”了。

↑美璋照相馆

当年厦门的年轻人也已经穿着西化,如今看来还是相当时髦。

↑美的照相馆
↑集美照相馆
↑集美照相馆

下面这张照片,有没有让你想起小时候,全家一起去照相馆拍照的经历?

↑新都会照相馆

这些照相馆给当年的市民留下许多珍贵的回忆,去照相馆拍照也一度成为厦门人的时尚。可惜的是,随着2012年8月 “鹭岛彩色照相馆”的关闭,厦门最后一家知名国有照相馆也成为历史,消逝在人们的记忆中。

照相馆已成为过去式,但江湖中却还流传着关于它们的传说,你都听过吗?

照相馆都要准备鸡蛋

基本上,1900年前,照相馆工作人员在洗照片前都得准备鸡蛋。原来,蛋清是一种黏合剂。“当时的照片,俗称为蛋白照片。”高振碧说,由于当年没有胶水,要想让照片洗出来,就要先把感光液涂在感光纸上再进行阴干、曝光等程序,蛋清因为透明、有粘性,被选为感光液与感光纸之间的黏合剂。不过,这样的照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洗出来会微微发黄,成像影调也没有那么丰富。

那么,在清末如果想拥有一张彩色相片,是不是痴心妄想呢?高振碧告诉记者,虽然照片是黑白底色,但想要变成彩色,还可以画——只要出得起钱,当年的潮人一样可以拥有彩色照片,画师们会用矿物质的水彩颜料给照片精心上色,让每张照片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彩色效果。

1900年后,“银盐技术”成为大部分照相馆的首选,此时已有专业黏合剂代替蛋清,用水银和硫酸盐等化学品调配的感光液使照片的成像影调更丰富,经久不褪色。

照相馆主人不少是牙医

不少老照相馆的名字很有趣,有婀娜照相馆、蜜月照相馆、蝴蝶照相馆、庐山照相馆、大方照相馆、菲律宾照相馆……有趣的是,当时不少照相馆的主人是牙医。原来,当时调配感光液属于化学技术,开照相馆利润丰厚,许多牙医便雇摄影师拍照,自己负责调配感光液。

美璋照相馆还做明信片

1890年前后在鼓浪屿诞生的美璋照相馆曾红极一时,是当时东南沿海最著名的照相馆之一,除了专职摄影师负责拍照,它还收购社会摄影师的作品印制成明信片向海内外发行,有关厦门的影像不仅给美璋带来了利润,也给厦门留下了一笔可观的人文遗产。

1905年印制的《鼓浪屿鼓浪石》等数百张传世佳作已成为研究老厦门的珍贵史料。而这家美璋照相馆,正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风行照相馆的前身。

照相馆还能助力解放厦门

解放前厦门有一家美的照相馆,主人叫做欧阳璜,因家境贫穷,曾在菲律宾一家照相馆当杂工,回国后就在厦门开照相馆。1949年解放前夕,蒋介石专门乘军舰到厦门视察城防工事,并指示宪兵带着要塞碉堡图的底片到照相馆冲洗。欧阳璜接到任务,意识到事关重大,偷偷将底片多冲洗了两张,并交由当时从事地下党工作的刘惜芳,对解放厦门起到了很大作用。